苏庄村集体经济“增收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蜂窝活性炭

苏庄村集体经济“增收记”

2024-01-21 蜂窝活性炭
  • 产品概述

  “这边是我们的大型木料粉碎机,一个小时就可装满一车;这堆是我们精选的果木,是专门用来烧木炭的;那堆是生物质颗粒的原料,后期要运到颗粒加工厂;这台是刚刚调试好的净片机,11月就能开始运行。”走进位于夏县尉郭乡苏庄村的山西省尉苏青生物燃料有限公司,机器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在苏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负责人张江顺的指引下,只见一台机械手臂将各类树枝树根装入粉碎机,在机器轰鸣声中,白花花的木屑随着传送带进入载重30吨的卡车,短短一个小时便装满了一车。

  近年来,苏庄村将党建引领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抓手”和“强引擎”,坚持“支部牵头抓引领,村级集体抓共建,党员带头抓示范,村民参与抓共管”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利用旧河道发展生物质燃料项目,变秸秆、树根等农业废弃物为宝,探索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提升,每年带动周边乡村100余户增收40余万元,并于2022年入选全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100例。

  苏庄村位于夏县北部青龙河畔,距县城7.5公里,主导产业为桃果。2016年以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想干啥都没钱,不是靠上级拨款,就是到处筹资。”张江顺回忆说。

  痛定思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6年,苏庄村开始着手筹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里没有啥资源,就是树枝树根多。”立足这一“优势”,村“两委”主干带领部分党员先后到河南、山东等地考察生物质燃料项目,考虑本地市场需求及原材料供给能力后,确定了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思路。

  项目确定了,土地成了大问题。面对建设用地匮乏的实际,苏庄村党总支转变思路,盘活村集体资源,对深近10米、长1000余米的废弃河道进行填埋,整理出20余亩集体土地。“这是青龙河的古河道,后来青龙河改道,老河道成了沙场,被挖得面目全非。”村民回忆说。

  2017年,通过“乡村组织出智、党员干部筹资、有关部门撬动”的方式,苏庄村投资80万余元平整场地、兴建厂房、购置设备,成立了山西省尉苏青生物燃料有限公司,迈出了村集体兴办企业的第一步。

  虽然公司投入运营了,但一切并没有预想的顺利。“由于缺乏资金,购买的设备生产效率非常低,不仅每天需要五六个工人给粉碎机送柴,而且机器还经常阻塞,经常一天下来才能勉强装满一车。”由于后续资金不到位、配套设备不完善,低下的生产效率使公司面临破产的窘境。

  为提升公司效益,张江顺主动挑起大梁,个人筹资35万余元购置了关键设备,但人工需求较大、机器常出问题、效率依然不高等问题持续制约公司发展。

  转机出现在2018年,作为贫困村的苏庄村先后争取上级扶贫资金65万元,对生产的基本工艺做综合改造提升,使公司每年产能达到1.3万余吨,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

  2022年,借助我市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的契机,苏庄村针对销售渠道单一、原材料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组织村干部前往河南、山东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对本地市场进行研判论证,决定逐步提升前置生产能力,扩大原材料来源,并先后争取中央和省、县财政扶持资金60万元,建成生产造纸原料的新工艺产业链,与造纸厂达成购销协议,全面拓宽业务范围。

  “我们按照发电、生物质颗粒、造纸等类别,对原材料进行了细分,既增加了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又拓宽了销售经营渠道,大幅度的提升了产值。”同时,该公司还结合周边乡村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大的特点,增加了青储饲料打包机,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5万元左右。张江顺表示,预计今年可实现利润50万余元。

  与此同时,结合周边乡村果木多的特点,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备窑制木炭业务。“如果用来发电,每吨原料利润仅40元左右。但如果将原料进行细分,用果木烧制木炭,每吨原料的利润能达到近千元。”张江顺表示,“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一些前置手续的审批,如果项目能够顺利投产,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不是梦。”

  “我们将巩固好党建引领优势,把培育壮大生物燃料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同时,发挥企业‘链主’优势,突出联合发展,以党员中心户为原点,积极引导周边群众参与产业延伸链条,实现‘抱团式取暖、组团式发展’,努力构建‘党建引领集体产业、项目撬动集体增收、品牌赋能集体共赢’的良好格局。”尉郭乡党委书记李文俊表示。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友情链接:

底部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