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让河北平泉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本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粉状活性炭

科学发展让河北平泉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本

2024-07-03 粉状活性炭
  • 产品概述

  编者按:一些专家、学者觉得,国际金融危机短期内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大冲击和影响,但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有助于推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特别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平泉县就是抓住这一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四张名片”,使县域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屡创佳绩。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认真研究“逆势上扬”现象,把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契机,采取有力政策措施、重拳出击,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经济网河北平泉6月15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梁世芳王钟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平泉把科学发展的目光聚焦到发展文化产业上,不断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我,努力在比较优势中寻找发展的切入点,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平泉县委书记刘文勤说。去年以来,平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目前,该县正在围绕展示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四张名片”,大力推进总投资45.5亿元的35个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坐落在平泉境内的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面对独有的极为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平泉县以契丹文化为主题,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将历史背景和文化与现代旅游融合,建设总投资10.5亿元的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包括辽文化解说中心、“走近契丹”演艺中心等10个子项目。园区全部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35万人次,填补国内契丹始祖文化旅游产业空白,唱响“中国辽河源、华夏契丹苑”的旅游文化产业品牌,极大的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档次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他们编制了高标准的《文化产业总体设计》——一带两轴两心四园区,使县域特有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优势产业资源的有机融合起来;制发了《快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市场准入、工商税收、项目用地、人才引进及培训、服务环境、融资等十余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注册登记门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三年来累计投资2亿多元,用于四个文化产业园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超过5%,争创环境优美、文化厚重、产业特色鲜明、综合效应突出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县。

  发展文化产业,企业是主体,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角。近年来,他们鼓励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与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科研成果,开发特色文化产品,不断的提高文化创造力。

  平泉活性炭占全国果壳活性炭的60%。活性炭企业将科学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互促,把活性炭的实用功能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文化创意有机融合,慢慢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品优化升级,实现了产业体系由资源型向高的附加价值型的转变。绿世界活性炭公司公司总经理祁相超说:“产业发展之初主要以生产活性炭颗粒为主,产品直接投放市场,每公斤纯利润只有1元,现在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引进活性炭手工艺产品技术,将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并赋予文化内涵,打造成室内装饰工艺品后,每公斤炭颗粒活性炭可创400元的效益,纯利润提升100多倍,特别是我们‘绿世界’牌果壳活性炭系列新产品还成为北京奥运工程及国家重点工程推荐产品,利润大幅度提高。”

  就这样,平泉的食用菌和山庄老酒等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纷纷通过文化创意的形式,向工业旅游、创意农业等产业形态的转型,积蓄了经济发展后劲。

  近年来,平泉在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积极探索现代经济与文化互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文化创意、历史遗存和自然生态等空间序列串联,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有机传承,围绕展示“四张名片”,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5.5亿元的35个文化产业项目。

  平泉食用菌已发展到年产量15万吨、创产值15亿元,成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为了给产业发展增添新内涵和助力,平泉县深入挖掘“绿色饮食”的文化特点,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5亿元的菌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了菌文化产业在品牌提升、集群发展、精深加工、VI包装等方面的突破,实现一菌带多业的多元拓展。从而,探索出了“文化提升产业、产业弘扬文化、文化与产业互促共兴”的发展新路子。目前,园区内的菌类加工工业园、科研培训中心等6个项目已经建成,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全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听、赏、食、购”于一体的全国顶级规模、综合性最高、吸引力最强、全方位展示食用菌文化的平台。县长董正国信心十足地说:“发挥资源优势,重视传承创新,打造文化品牌,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使文化资源变为真金白银。”

友情链接:

底部logo